马庄村旅游
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马庄新闻

马庄新闻 旅游资讯 景区动态

徐州马庄有“三宝”:乐团、香包、婆媳好

发布时间:2018/3/26 16:19:19      点击次数:2526

去年年底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时,鼓励村民乐团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。记者近期采访发现,马庄农民人均年收入1.85万元,略高于江苏农民收入平均水平,但村民乐团、“非遗”手工香包、以及多年营造的良好婆媳关系,成为帮助马庄振兴不可或缺的“三宝”。

  村民乐团:一路坎坷一路歌

  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,经过近30年探索,马庄形成“文化立村、文化兴村”的发展思路,农民口袋里不仅有“红票票”,还有全新的精神风貌。马庄村民乐团,就是其重要标志。

  上世纪80年代,马庄经济总量在青山泉乡18个村中排名十三位。老书记孟庆喜说,当初倡导成立村民乐团,既有提升马庄知名度的考虑,也希望借此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、提升整体素质、净化社会风气。

  “那时农村几乎没有文化活动,农民闲时就是打牌赌博,一些村民被不良风气浸染。”孟庆喜说,成立村民乐团后,马庄农民开始“自编自演、自娱自乐、自我教育”,风气得以改观。

  2001年,整个徐州开始关停小煤矿,马庄的集体经济失去支撑,乐团演员开始流失。孟国栋被父亲孟庆喜从江苏梆子剧团“拉”回来任乐团团长时,30多人的乐团只剩7人。

  孟国栋决定向市场要出路。2002年起,乐团每年都要接100多场商业演出,还分别在意大利和日本两次获得国际大奖。如今,乐团每年盈余30万元左右。

  对乐团的坚守,透出马庄人一股不服输的精神。如今的马庄,新年有春晚,元宵有灯会,三月初八有庙会,夏季有纳凉晚会……村民乐团的存在,让农民有了更多归属感、自豪感。

  日益走红“包”更香
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马庄时,80岁的村民王秀英告诉总书记,自己的香包很好卖,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。习近平夸她手艺好,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,笑着说“我也要捧捧场”。

  该消息被报道后,总书记“捧场”的手工香包紧俏起来,王秀英及她的团队即便加班加点也供不应求。

  王秀英说,香包以前只是村民之间互赠的小礼物。五六年前,她开始在潘安湖湿地公园推小车卖香包,受到游客青睐。她不断推陈出新,制作的“鸳鸯戏水”等香包屡获好评,其香包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徐州香包”的代表作品。

  在她的带领下,马庄及周边村民纷纷从事香包制作。“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妇女都回来跟我一起缝制香包,每月能挣3000多元。”王秀英开心地说,她在潘安湖景区还有了自己的香包制作室。

  与马庄村一路之隔的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区,经过多年治理修复,成了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的湿地公园。作为马庄村的一项特色旅游产品,王秀英香包已是当地“明星”品牌。

  春节期间,马庄村还将推出首届香包文化节。“相信马庄的香包产业会越来越旺。”孟国栋说。

 家和万事兴

  俗话说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而难念的经,恐怕就是婆媳关系了。

  “20多年前,我们开始评选十佳媳妇、十佳婆婆,为好婆媳树立榜样。”孟庆喜说。

  “每次回娘家,我妈都很自豪地对外人夸我。”连续10年当选“十佳媳妇”的马庄4组村民夏莉说,村民们都很认可这一荣誉,亲戚朋友也非常佩服她。

  夏莉1993年嫁到马庄后,就一直与公婆一起住,哥嫂因为工作忙,让各家孩子放学都到夏莉家吃饭。“一共8个孩子,我家都快成托儿所了。”夏莉笑着说,“尽管我偶尔也有想法,但还是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,不让公婆为难。”

  2014年7月,公公患重病,夏莉辞掉工作回家专门照顾公婆生活。一年半后公公去世,她才找了份相对自由的保险工作。“小儿子才8岁,婆婆82岁了,丈夫又长期在外跑运输,我得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。”夏莉说。

  马庄村年底都会表彰10位“十佳婆婆”和10位“十佳媳妇”,成了村民新年里的好谈资。

  和谐婆媳关系,也是马庄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它和村民乐团、“非遗”手工香包一样,都不是简单能用钱买来的,但真的很美好

上一条:买香包、赏民俗、听大戏……到马庄村看看
下一条:马庄村香包,真棒!
返回列表
您感兴趣的文章

马庄村村民委员会

地址: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办事处马庄村

邮编:221137
咨询电话:0516-87122989
投诉电话:0516-87122898
救援电话:0516-87122427

传真:0516-87122427
邮箱1:mazhuangcun@163.com
邮箱2:mznmyt@126.com


Copyright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江苏马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苏ICP备16062842号-1 平台支持: 技术支持: